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4节 (第2/3页)
为过,旁人又怎么会愿意跟着这样一位老人家折腾。 ??话是这么说,但皇阿玛既然嘱咐了,胤祯还是派人盯着索额图,免生异变。 ??他一直没问过十三哥在德州发生了什么事儿,但皇阿玛对太子和索额图的态度,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,都是从德州之变开始的,也就是上一次南巡。 ??如今连一年都未到,皇阿玛便又火急火燎的开始了下一次南巡,也不知到底是在着什么急,是不是与太子有关。 ??不过,这与胤祯就没什么关系了,皇阿玛走了,太子走了,直郡王走了,年长的哥哥们都跟着走了,所谓‘老虎不在家,猴子称霸王’,胤祯他们现在大抵就是这个样子。 ??一开始面对监国的事宜还战战兢兢,理顺了之后就发现,难怪皇阿玛这么安心只留他们三个在京城。 ??几位议政大臣太好用了,小事都可以给他们建议,大事则是要快马送到皇阿玛跟前去,用不着他们做决定。 ??十二爷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存在感,不争也不抢,到了监国这事上也是如此,除了头两日还能准时到议政殿,后边干脆就不去了。 ??十三爷跟十四贝勒,两个人算是相互勉励,谁都不能不去,这跟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也没什么区别了,几位议政大臣是他们的师傅,处理的差事就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。 ??在几乎无人干扰的情况下,十三爷和十四贝勒直接较起劲来了,读书习武的时候要一争高低,如今也不能例外。 ??不过可苦了几位议政大臣,他们就没见过这么较真的两位爷,一件事情要怎么处理,拿出好几套方案来,反反复复的比较优劣,有什么琢磨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一直问,不听透彻不罢休。 ??不堪其扰的不光是议政大臣们,还有已经出发南巡的康熙,从京城来的信件就没停过,十三遇到不太明白的事儿,会写信过来询问。 ??十四也是如此,只是他比十三胆子大,话也比十三多,信上东拉西扯,足足能写上五六页。 ??把类似的差事拉出来做比较,而且还总列什么表格数据出来,看着是挺考究的,只是太过费事儿了些。 ??不太像是在办差事,倒像是准备要著书立说,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,还得能拿出来说服人。 ??康熙没少检查过儿子们的功课,如今看十四的信,不光是在解疑答惑了,更像是在检查功课,检查朝堂上的功课。 ??还真别说,虽然有些费时间,但的确要比之前看奏章直观的多,不过这法子不好推行,他没那么多时间,其他儿子也没有十四这么大胆直率。 ??康熙也就是新鲜几天,没多少时间做好老师、好家长,第五日的时候就把信转交给老四了,让老四来做这个解疑答惑的人。 ??康熙儿子多,所以才会不耐烦,四贝勒可就只有三个儿子,尽管公务繁忙,也愿意抽时间花在儿子身上,尤其是在宫里读书的弘晖。 ??十四很快就接到了来自于四哥的信,除了公事儿外,还嘱咐了他一件私事儿——教弘晖写信。 ??准确的说,是教弘晖写信的模式,不必太拘谨,不必太简练,胆子要大,字数要多,内容要丰富。 ??第39章 二更 ??六岁的弘晖,俨然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,胤祯不知道四哥小时候是什么模样,但跟他小时候比起来,弘晖尤为的懂事和早熟。 ??跟这样的小孩子交流,原就不是一件难事儿,胤祯拿自己做例子,把自己给皇阿玛写的信拿出来做范文,一点儿都不避讳的拿给大侄子看。 ??“跟自己阿玛说什么都行,不是光汇报功课,你平日里的饮食起居,也是可以写的,甚至可以写一点自己的感想、感悟,就算是说错了也没关系,又不是旁人。”胤祯不好拿皇阿玛跟四哥做比较。 ??但在他心里头,若说是做阿玛,四哥必然是要比皇阿玛合格的。 ??弘晖已经仔细研读过十四叔的信了,脸颊微微有些发热,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儿,都要挑挑拣拣的写进信里,也难怪能写这么多页,而且十四叔在信中的语气,实在腻歪了些。 ??但,是阿玛让十四叔来的,也是阿玛让十四叔教他写信的,难不成阿玛就是喜欢这样风格的信。 ??弘晖有些难以置信,他记忆中虽然亲近但很是严肃的阿玛,居然会喜欢这般腻歪的信吗。 ??“十四叔还有没有旁的信,只有一封太少了,侄儿还想多学习学习。” ??方才能模仿得来。 ??胤祯写给皇阿玛的那些信没什么好隐瞒的,处理的差事也都非什么绝密的要事,完全可以拿给大侄子看,正好也让这孩子提前学习学习,日后肩上的担子还重着呢。 ??胤祯把这段时间写给皇阿玛的信,尽数拿来给了弘晖,而且还布置了任务,每日写两封信,一封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哥,一封则是给在宫里办差的他。 ??大侄子写给四哥的信,他不好提前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