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38节 (第3/3页)
以抵挡这等邪魔。” 滕绍神情却极为肃穆:“世子过谦了。上回小女被那二怪纠缠,全亏世子运筹帷幄,那等难缠的邪魔,若非世子智计过人,怎能顺利将其铲除,滕绍早怀报恩之心,只是一直未寻到机会。此番又蒙世子相救,此恩如同再造,往后但有用得着滕某之处,滕某愿效犬马之劳。” 滕绍为人深沉持重,甚少将喜怒表现在脸上,可他说这番话的时候,感激之色溢于言表,可见句句发自肺腑。 蔺承佑固不肯受礼,除了觉得没必要,心里还有种古怪的感觉。他跟滕玉意也算是熟人了,哪有让朋友的阿爷给自己行这等大礼的。 滕绍却执意要大拜,这时缘觉方丈用宽大的袍袖拂了拂棋盘,微笑道:“佑儿的师公教他这些本事,本意是让他扶正黜邪,他能屡次救下令嫒,自是因为冥冥中自有缘法。滕将军无需多礼,莫要折煞了小辈。” 缘觉方丈发话了,蔺承佑又不肯松手,滕绍只得暂且作罢,心中暗想,方丈所谓“冥冥中自有缘法”,莫非指的是阿玉能遇难成祥。 待蔺承佑上前给方丈行礼,他便也回席而坐,心里除了感激,也暗自纳罕蔺承佑内力之高,蔺承佑是成王的长子,算起来今年刚满十八,能有这样的内力,除了自小有名师口传心授,天赋应该也远胜常人。这样的天纵之才,竟被一名军中细作暗算。 昨夜玉儿跟他坦诚之后,他连夜拿定了主意,今日一早起来,他便赶回西营嘱托心腹暗中行事,成王听了他带去的口信,不论信或是不信,定然会留意儿子身边的人,但这件事毕竟三年以后才发生,那人又是军中的士兵,如何能提前查出是谁。 一旦时日久了,难免会掉以轻心。 要不要现在就当面提醒蔺承佑一次? 可即便蔺承佑见惯了神鬼,又如何能妄信旁人的一个梦?女儿来长安之前与蔺承佑素无来往,突然梦到蔺承佑,本就匪夷所思,若是说辞不当,万一惹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。 缘觉方丈想起了刚才的话题:“滕将军,令嫒的事——” 蔺承佑笑道:“晚辈来得不巧,滕将军稍俟片刻,晚辈与方丈说几句话便走。” 滕绍已经想好了如何提醒蔺承佑,便道:“不妨事。上回对付二怪时,世子估计早已听说此事了。方丈,滕某对幽冥之事一概不知,小女突然邪祟缠身,会不会与她溺水有关?” 蔺承佑漫不经心翻着一本经卷,闻言手上一顿。 缘觉方丈沉吟片刻:“可还记得令嫒是在何处落的水?” 滕绍一怔,这事他虽早就查过了,却没想过此事会与女儿的异常有什么关联。 “小女是来长安途中溺的水,当时岸上有间佛寺,名叫菩提寺……” 说到此处,滕绍面色黯了一黯,当年他携蕙娘回扬州时曾路过这间佛寺,那时阿玉已经四岁了,但不知为何,蕙娘那段时日总是心事重重,阿玉性子活泼好动,在船舱里待久了烦闷,便在甲板上跑来跑去,蕙娘把阿玉捉回船舱教女儿念书……看到寺中梅花开得好,蕙娘心生欢喜,同他说要去寺中赏花上香。 难得看到妻子有此兴致,他当即下令泊船上岸。晚上蕙娘在他耳边说,她抽签时顺便在佛前许了一个愿,他笑问是什么,蕙娘却微笑着不说,只抬起一只手,轻轻贴着他的脸庞摩挲,那柔情似水的神态,至今鲜明可触。 滕绍晃了晃神,那件事过去后才一年,蕙娘便病故了,他日日摧心剖肝,关于这间佛寺的一切也在他记忆中慢慢褪色了,要不是因为阿玉溺水的缘故让程安等人细查,他也不知道女儿就是在那间佛寺附近溺的水。 听程安和端福说,当日阿玉也是看到佛寺梅花开得好才要上岸游玩,孰料登岸时脚下不慎一滑,一下子跌入了水中,万幸的是,端福即刻就把玉儿捞起来了。 听说这件事后,有那么一瞬间,他一厢情愿地相信是蕙娘在泉下庇佑玉儿,但只要冷静下来一想,就知道一切只是凑巧罢了。 他将当日的事详细说了。 缘觉又问:“听说令嫒突然得了一把灵剑,也是回长安途中得的么?” 滕绍颔首:“正是那回得的。” 经端福和程伯事后回禀,他二人刚将阿玉从水里捞起来,就发现玉儿手中紧紧攥着一把剑。